网站首页

防爆知识

解决方案 防雷知识 防爆知识 标准规范 技术支持 售后服务 资料下载

爆炸性气体环境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

2022-07-05 11:13:09科锐技术

1 一般规定

1.1 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级别、组别、环境条件以及特殊标志等,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1.2 防爆电气设备的铭牌、防爆标志、警告牌应正确、清晰。

防爆标志"Ex"

1.3 防爆电气设备的外壳和透光部分应无裂纹、损伤。

1.4 防爆电气设备的紧固螺栓应有防松措施,无松动和锈蚀。

1.5 防爆电气设备宜安装在金属制作的支架上,支架应牢固,有振动的电气设备的固定螺栓应有防松装置。

1.6 防爆电气设备接线盒内部接线紧固后,裸露带电部分之间及金属外壳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满足附录D的要求。

1.7 电气设备多余的电缆引入口应用适合于相关防爆型式的堵塞元件进行堵封。除本质安全设备外,堵塞元件应使用专用工具才能拆卸。

1.8 电气设备的电缆和导管连接应符合有关防爆型式的要求。

1.9 密封圈和压紧元件之间应有一个金属垫圈,压紧元件应满足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并应保证使密封圈压紧电缆或导线。

1.10 电缆外护套外径与密封圈内径的配合应适宜并满足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密封圈不应有老化现象。

1.11 灯具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灯具的种类、型号和功率,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技术条件的要求;

b)螺旋式灯泡应旋紧,接触良好,不得松动;

c)灯具外罩应齐全,螺栓应紧固。

1.12 防爆合格证书编号后缀有“U”符号的产品与其他电气设备或系统一起使用时,应先行进行附加认证方可安装使用。

1.13 电气设备防爆合格证书编号带有后缀“X”符号时,应注意其安全使用的特定条件。

2 隔爆型“d”的附加要求

1 安装设备时,应注意防止隔爆接合面与固体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于表7规定的数值,试验证明隔离距离可以更小的情况除外。

表1 按照气体/蒸气分组的隔爆外壳接合面与障碍物间最小距离

2.2 隔爆型电气设备隔爆面应有防腐措施。应防止水进人接合间隙。衬垫仅在文件规定允许时方可使用。接合面不得用使用中变硬的物质处理。安装时应防止损伤隔爆面,

注:适用的接合面保护措施:可使用非凝结性润滑脂或防腐剂。通常使用硅润滑脂比较合适,但在气体检测器上应慎用特别应强调在选择材料时要保证其非凝固性,否则会影响接合面间的紧密性。

2.3 隔爆接合面的紧固螺栓不得任意更换,弹簧垫圈应齐全。

2.4 隔爆型电机的轴与轴孔、风扇与端罩之间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应产生碰擦。

2.5 电缆和导管引入系统须满足有关的设备标准要求,并保证隔爆外壳的整体防爆性能。电缆引入系统应符合GB3836.15中10.3的要求。导管与隔爆外壳至少啮合五扣。

2.6 电缆和导管引入系统应符合6.1.1.2和6.1.1.3的相关要求;电气设备的电缆或导线引入口需用钢管连接时,宜用一个过渡压紧元件,达到先压紧密封圈后才可连接钢管,钢管连接有困难可增加活接头。

如果外壳专门设计用于导管连接而改用电缆连接,可用一个带有绝缘套管和接线盒的隔爆型转接器,通过导管与外壳连接,导管长度不超过150mm。电缆再连接到接线盒(例如隔爆型或增安型)中,而且应符合接线盒相应防爆型式的要求。

防爆配电箱.jpeg

防爆配电箱

2.7 由变频和调压电源供电的电机

由变频和调压电源供电的电机要求:

a)按照电机有关标准规定埋人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直接控制或采用其他有效限制电机外壳表面温度的措施。保护装置动作应能使电机断电。电机和变频器不需一起进行试验;或

b)电机作为一个工作单元应和变频器、保护装置一起按照GB3836.1的有关标准规定进行型式试验。

注1:在有些情况下,电机最高表面温度发生在电机轴上。

注2:对于增安型“e”接线盒的电机,如果使用高频脉冲输出,应注意接线盒内可能出现的过压峰值和产生的高温.

3 增安型“e”的补充要求

3.1 外壳内有裸露带电件的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54,仅含有绝缘带电件的应不低于IP44。安装在干净环境下并且通常有人管理的旋转电机防护等级不低于IP20。

3.2 引入装置与电缆相适应使电缆与增安型设备有效连接。应能够保持防爆型式“e”并与密封元件一起使端子盒外壳达到IP54。

3.3 接线盒内接线时应保证其规定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如果多根导体连接在一个接线端子上时,应注意保证每根都夹牢。

4 本质安全型“i”的附加要求

4.1 安装在1区和2区的本质安全电路、本质安全电气设备和关联设备的本质安全部分应符合GB3836.4,至少为“ib”类。

4.2 本质安全电路用电缆的绝缘应能承受导体对地、导体对屏蔽和屏蔽对地至少为交流500V的试验电压。

4.3 对所有使用的电缆应知道电缆的电气参数(CC和LC)或(CC和LC/RC)或接受其制造厂规定的最不利情况下的数值。

注: CC表示电缆分布电容;

注: LC表示电缆分布电感;

注: RC表示电缆分布电阻。

4.4 带本质安全电路的安装应使其本质安全性不受外界电磁场的干扰,例如由附近上方供电线路或单芯电缆大电流的影响。这可以通过例如屏蔽、绞合电缆或与电磁场保持足够距离来实现。电缆无论在危险区域还是在非危险区域,应满足以下要求:

a)本质安全电路电缆与非本质安全电路电缆隔离;或

b)本质安全电路电缆在布置时防止受机械损伤危险;或

c)本质安全或非本质安全电路电缆为铠装、金属护套或屏蔽。

本质安全电路导线与非本质安全电路导线不应为同一电缆。

绑扎在同一束本质安全电路导线和非本质安全电路导线间应该用绝缘层或接地金属进行隔离。

4.5 有本质安全电路导线的电缆应标示出来。如果护套或表层用颜色标志,该颜色应为淡兰色,该标志的电缆不应用于其他目的。如果本质安全或非本质安全电路电缆已有铠装、金属护套或屏蔽,不需要再做标志。

隔爆型插座和插头.jpeg

隔爆型插座和插头

4.6 在0区安装本质安全电路、本质安全电气设备和关联设备应满足GB3836.4“ia”类的要求。优先采用本质安全电路与非本质安全电路电流隔离的关联设备。

4.7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安装应满足GB3836.15-2000中12的要求。

5 正压外壳型“p”的补充要求

除进行整体检查之外,所有的安装应由专业人员检查其是否满足设备文件的要求和本标准的要求。

5.1 保护气体进入管道的位置应设在非危险区,罐装保护气体除外。

5.2 保护气体管道出口应设在非危险区,否则应考虑按表8要求安装能阻止火花和颗粒的装置(该装置用于防止具有点燃能力的火花和颗粒吹出)。

5.3 在冲洗时管道的出口可能存在一个小的危险区。

供压设备,如风机和压缩机保护气体入口,应安装在非危险区。如果驱动电机和/或其控制装置在供气管道内,或不可避免装在危险区域内,这些供压设备应有相应的防爆措施。

表2 阻挡火花和颗粒装置

5.4没有内部释放源设备的安装,在出现保护气体故障时,应满足表9的要求。有内部释放源的设备安装应按照制造厂说明书进行,万一出现保护气体故障,应发警报并采取纠正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

表3 在出现保护气体故障时对无内部释放源设备采取的措施

5.5 有内部释放源的设备安装应按照制造厂说明书进行,万一出现保护气体故障,应发警报并采取纠正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

5.6 对多个正压外壳共用安全设备的要求见GB3836.5-2000。

5.7 冲洗

制造厂规定的正压外壳最短冲洗时间应增加制造厂规定的管道单位体积最小附加冲洗时间乘以管道容积所得的时间。

在2区,如果外壳和其管道内部的环境远远低于爆炸下限(例如爆炸下限的25%),则可以不进行冲洗。此外,可以利用气体探测器检查正压外壳内的气体是否是可以燃烧的。

用作冲洗、正压及连续稀释的气体应为非可燃性、无毒性气体,并且不含湿、油、粉尘、纤维、化学剂、可燃物或其他杂质的,这些因素可能对设备整体性和运行产生危险或不利影响。通常使用空气,有时用惰性气体。保护气体氧气含量不应比空气中含量高。

如果使用空气做为保护气体,气源应在非危险区,并且选择位置上应能降低空气被混杂危险,应考虑附近建筑物由于风向,风速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

保护气体入口处的温度通常不应超过40℃(特殊情况,可使用更高或更低温度的气体,但应在正压外壳上做出标志)。

防止出现可燃性气体或蒸气通过扩散侵人布线系统或保护气体通过布线系统泄漏,布线系统应密封起来。

6 对充油型“o”的附加要求

6.1 充油型电气设备的油箱、油标应无裂纹及渗油漏油,油面应在油标线范围内。

6.2 充油型电气设备的排油孔、排气孔应通畅,不得有杂物。

6.3 充油型电气设备的安装应垂直,其倾斜度不应大于5度。

6.4 充油型电气设备温度组别为T1~T5的油面最高温升60℃,温度组别为T6的油面最高温升40℃

7 对使用在2区设备的补充要求

7.1 外壳内有裸露带电件和外壳内仅为绝缘带电件的最低防护等级分别规定为IP54和IP44。

7.2 如果使用场所提供足够防止异物进入,外壳内有裸露带电件和外壳内仅为绝缘带电件的防护等级分别为IP4X和IP2X。

7.3 如果硬物和水的进入不影响设备的安全性能时,可以不满足上述要求(例如应变仪、热电阻测温仪、热电偶、限能设备)。

7.4 对限能设备和电路的各个设备最大内部电容与电缆电容之和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电容(相邻的两个电缆芯线等效视为一个集中电容),各个设备最大内部电感与电缆电感之和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电感(将最大隔离的两根电缆芯线视为一个等效的集中电感)。这些值要在“n”型设备上或文件中标示出来。

7.5 电缆和导管布线系统应按6.1.1的规定进行安装,并满足以下对电缆引入装置和接线端子的补充要求:

a)电缆的连接应通过与电缆相适应的电缆引入装置进行。

b)为了保证接线腔体的防护等级,需使用在电缆引入装置和电缆间有合适密封元件的电缆引入装置(例如使用密封垫圈或螺纹密封胶)。

注:螺纹电缆引入装置与电缆引接板或外壳的接合为6mm厚及以上时,可以不在电缆引入装置和引接板或外壳间增

加密封措施,但电缆引入装置的中心轴线须与引接板或外壳表面相垂直。。

c)限制呼吸外壳的密封应能保证外壳的限制呼吸性能。

d)不使用的电缆引入开口应堵塞,以保证外壳的防护等级。

7.6 导体端子

一些端子,如槽形端子,可允许多根导线引人。如果多根导线同时引人一个端子时,应确保每根导线都可靠夹紧。除非制造厂文件有规定,不同截面导体不能连接在同一根端子上,但事先使用单个压紧情况除外。

在接线板上相邻端子间如果有短路危险,每个导体的绝缘应连贯至端子金属近旁。

注:如果使用单螺母鞍形夹子来固定一个导线,导线应绕螺钉成“U”形,但设备制造厂允许不使用“U”形加紧情况除外。

防爆操作柱.jpeg

防爆操作柱


为您推荐

快速通道

  • 深圳市科锐技术有限公司
    微信扫描二维码
    二维码
    扫描进入手机官网
  • Copyright © 2022 深圳市科锐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755-82413657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街道清水河三路7号中海慧智大厦1栋12楼
    粤ICP备12020477号-2 XML地图

    友情链接: